中基建设工程分会工作会议
2018年6月4日,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建设工程分会召开会长办公会议,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江雨谦,建设工程分会会长、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原总裁、党委书记、兼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高级国际商务师沈富腾,建设工程分会副会长、空军驻京某师副参谋长、南苑机场原总经理杨中喜,建设工程分会副会长、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室原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中科优农(北京)生态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李东才少将,建设工程分会秘书长常海君,建设工程分会非遗保护与推广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子闻等人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分会应紧紧围绕国家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在“十三五”期间,坚持以建筑工业化为导向,以绿色建筑为核心,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契机,大力推动建设工程行业智库建设,引导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机电工程行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和促进配套材料部品发展及技术进步。以建设工程领域智库为先导,以“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进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宗旨,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坚持为政府决策服务、为行业与企业改革发展服务的“双向服务”方针,积极传达、贯彻执行国家的法规与方针政策,落实行业政策、宣传和管理,及时反映广大会员企业诉求,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会议提出,分会应该多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承担政府、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和决策咨询,举办政策解读、形势分析、管理策划等讲座和业务培训,促进产学研进一步合作和智力成果转化,实现“融合资源、搭建平台”的目标。要发展成为以专家智库团队为先导的专业型、复合型和跨行业的分会。
建设工程分会目前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与国家、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和各省行业协会等联系;二是了解和解决会员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态势、需求与症结所在;三是了解和推进建设领域中,开发与经营、生产与配套、资本与资金等环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和新市场。
1、跨行业整合资源,助推龙头企业
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题,跨行业整合资源,助推建设工程行业领域龙头企业二次腾飞;倡导会员企业向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集约管理型、人才密集型转变;鼓励企业通过产业聚集、资本整合、规模扩大、业务链延伸、产品升级与科技创新等方式,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2、推广BIM技术的应用
建筑信息化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BIM技术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它包括项目的起始筹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成本控制等。全力推广BIM技术的应用,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促进设计方案标注化、模数化和多样化相融合,将BIM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3、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推动行业标准建立,组织标准化的研讨与论证,推动产品制造、安装、配套标准化升级;抓住国家大力提倡社团标准制定有利时机,建立协会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并推动协会团体标准的实施。
4、关注大市场,拓展新方向
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与雄安新区建设,是建设行业的新方向、大市场。借助协会的窗口,发挥纽带作用,开展创客服务,广泛与政府、国内外的投资商与建筑商、相关行业与企业开展交流、沟通与合作,力推会员企业加入到国家与海外的市场发展之中,为会员发展营造更多、更好的商机。
5、建立建设工程行业高端智库
建立建设工程行业高端智库,聚集行业各细分领域的顶级技术专家及技术团队,筛选一些支持行业和协会工作、热心行业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结合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行业自身研究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化领域研究,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智库建设聚焦引入行业优秀智力资源,构建专业化、复合型、跨界跨学科的人才队伍。重点围绕行业环境、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分析,通过科学的产业研究,引导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并助推行业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为政府相关部门、业主、设计单位、会员企业提供研究、咨询、论证、评估、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会议还讨论了下半年将举办的几场活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研讨会、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推介交流会、全国建筑地板材料及地暖工程技术研讨会。
附: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简介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基会),成立于1978年,国家一级学会。现任会长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同志担任。中央主要部委的原领导同志和著名专家担任顾问、副会长。中基会长期担负中央层面政策研究、建言献策和政治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任务,承载中央和有关职能部门委托重大课题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肩负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使命。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林业、水利、能源、科技、环保、文化、金融等诸多方面,是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特点的国家智库。
中基会的核心使命是优化,其使命是探索改革、调整政策、整合资源、优化路径,旨在解决结构性矛盾和瓶颈性问题。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基会重要而迫切的优化课题和任务。
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中基会已打造成四大版块:一是国家智库版块,其作用是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为各级政府出谋划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规划、设计、产业调整服务。二是政商学研服务版块,其作用是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商学研对接、资源调配、策略运用方面进行优化。三是金融运作服务版块,其作用是充分发挥在金融产品开发、PPP模式、金融价值链建设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围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行优化,为企业提供信贷、基金、证券、保险在内的多方位现代金融创新服务。四是科技文创服务版块,其作用是充分整合科技文化创意智力资源,优化科技孵化项目和活动,为文化创意人才和科技资源提供优化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基会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基会的高端人才资源积极有为,聚集了一大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国家顶级专家学者,既有行业深耕多年、执政多年的老部长、老领导,也有活跃在农业、金融、工商界的经济学家、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在中基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中均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基会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围绕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在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致力于资源结构的优化,积极参与到各部委相关协调工作,承担了大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例如受民政部委托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体系;作为发起单位协调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委和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PPP研究院建设;在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支持下创办“优化发展论坛”;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和金融创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设计推出的“建设三农优化实验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课题,并联合主办2017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暨三农优化实验区的实践与探索分论坛,赢得了有关部委、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共识与好评,目前“三农优化实验区”项目已在广东、江西、贵州等地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围绕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努力推动“智慧社会”和“美丽中国”建设,与中国铁塔、中信集团等多家重点中央企业建立合面战略合作关系,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三农优化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信息和新能源等国家重大基本建设领域就具体项目展开合面合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优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基会领导班子
会 长:
厉无畏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
顾问(原副会长):
陈耀邦 农业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
于 珍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经贸委原副主任、轻工业部原部长
王志宝 国家林业局原局长、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洪善祥 交通部原副部长、中国航海协会名誉理事长
韩德乾 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
江泽慧 中国林科院院长、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副主任
王扬祖 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
杨志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国家轻工局原副局长
朱新均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朱家甄 辽宁省原常务副省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常务副部长
张人为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
王明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
刘立清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
张 塞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周文智 水利部原副部长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
闵凡路 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兼国内新闻部副主任
傅西路 中办《秘书工作》杂志原主编、北京秘书管理学院院长
尤 仁 十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常务副会长、党委书记:
徐小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
副会长:
解思忠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石俊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傅泽田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
孙祁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董晓庄 中国铁塔副总经理
孙晓洲 党委副书记、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