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专家智库 | 热点关注 | 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策法规 | 投资建设 | 行业资讯
海外工程 | 绿色建筑 | 文旅康养 | 生态农业 | 科普知识 | 为您服务 | 论坛展示 | 建材博览 | 课题调研 | 企业展示
地方 北京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天津 | 河北 | 山东 | 安徽 | 甘肃 | 湖北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 陕西 | 山西 | 海南
视窗 河南 | 内蒙古 | 湖南 | 江西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福建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广东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天气
预报
 
首页 | 广东要闻 | 产品·基地 | 农业·科技 | 地方视窗 | 品牌推荐
  您现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年来两级财政投入累计超过10亿元 珠海幸福村居格局形成
三年来两级财政投入累计超过10亿元 珠海幸福村居格局形成
0100-01-01广东农业信息网

      连日来,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者汇聚珠海,学习、交流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剖析优秀典型,重点总结提升和推介新形势下乡村建设新模式,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样板与示范。珠海市幸福村居建设的成功做法和显著成效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肯定,探索和总结珠海幸福村居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借鉴,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幸福村居格局形成
  自2012年起,珠海吹响了创建幸福村居的号角,把幸福村居建设作为综合性整体工程统筹建设,以提高农民幸福感为目标,统筹谋划改革、规划、产业、环境、民生和基层治理,系统化地推进幸福村居创建工作全面铺开。珠海市创建幸福村居明确以农村脏、乱、穷三大问题为导向,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制定幸福村居一年环境整治见成效、三年社会治理大变化、五年农业产业上台阶的三大实施步骤,有序推进幸福村居建设工作进程。与此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统计显示,自2013至2015年,珠海市级财政分别安排1.6亿元、1.8亿元、2亿元专项资金直接投入幸福村居建设。三年来,珠海市各级财政投入幸福村居建设累计超过10亿元。为此,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等六大工程,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珠海幸福村居格局已经形成。
  五大经验值得借鉴
  珠海创建幸福村居实践证明,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彰显基层党组织核心与统揽作用。珠海通过打造核心、创新形式、强化自身等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紧密关系,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为珠海幸福村居的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是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幸福工程。珠海创建幸福村居以广大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为宗旨,充分激发村民建设幸福村居的内生动力,这成为幸福村居建设持续推进的关键。珠海创建幸福村居的实践表明,农民是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要让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使之成为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源动力。作为全省试点单位的斗门区,目前共有50个村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占全区村数101个的近50%。今年9月,珠海已发放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第三,汇聚资源流向三农。珠海创建幸福村居,通过多种措施引导资源向村居一线下沉,破解困局。首先,发挥公共财政引领作用,让农民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其次,引导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幸福村居建设,形成扎堆效应。通过采取优惠措施,为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将银行、企业、社会组织各种资金引入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社会资本与农民群众双赢的目标。第三,引导人才资源积极投入幸福村居创建。珠海启动五个一百工程引导教师、律师、医生、观察员、志愿者下到农村提供社会服务。实践证明,引导人才、技术、资本流入农业农村农民,并将外部资源与农村中可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整合,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珠海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是幸福村居建设最有效的手段。
  第四,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共同富裕基础。珠海通过加强村政村务、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土地流转型、产业引领型、整合创新型等多种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道路。全市7个区建立起三资监管交易平台,建立镇级平台20个,覆盖所有行政村及有农村性质的社区,要求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部上平台公开交易。截至2014年底,全市通过平台交易3310宗,实际交易总额4.1亿元,成交价高出底价12.8%。集体经济的壮大,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统计显示,去年,珠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394元,比2012年增长了37.3%,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亿元。
  第五,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珠海创建幸福村居,引导种养殖等传统农业向观光休闲等生态农业加速转型,通过六大工程等实践,为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一,通过提供完善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促进农村社区向城镇空间转型。第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向以非农产业就业为主转型。第三,通过强化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向城镇化居民转型。这三大转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保障方式向市民化转型。珠海创建幸福村居的实践表明,通过促进农村向城镇的空间转型、就业由农业就业为主向非农产业就业为主转型、农民向城镇化居民这三大转型,让农民就地就近享受到城镇化的设施、城镇化的服务、城镇化的保障,是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关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珠海幸福村居建设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探索,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和宣传推广。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组已形成《关于珠海幸福村居建设的研究报告》,对珠海模式、珠海经验给予高度肯定与深入的总结与阐述。

品牌推荐
查看更多>>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 关于我们 |专家智库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2015-2020 cnecag.org 建设工程与生态科学 备案号:京ICP备16025296号